台賓科技

ISO 19650-4 資訊交換

今天要來談的主題是 ISO 19650 標準系列中最新的一份,並於2022年8月發佈的ISO 19650-4 資訊交換,

進入主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資訊,談到資訊就應該來談一下DIKW體系,以下這段解釋來自於Wiki,

DIKW體系就是關於資料(Data)、資訊(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及智慧(Wisdom)的體系。當中每一層比下一層賦予某些特質。資料層是最基本的。資訊層加入內容。知識層加入「如何去使用」,智慧層加入「什麼時候才用」。如此,DIKW體系是一個模型讓我們了解分析、重要性及概念工作上的極限。DIKW體系常用於資訊科學及知識管理。

DIKW體系

DIKW體系常運用在知識科學、資訊科學等領域,闡述著資料運用的轉化過程,

這也是現在不論是BIM技術、智慧建築、數位孿生、IoT、AI等等創新數位領域所要理解的資料架構,

以我們產業BIM技術為例,

BIM技術就是將業主、設計、施工、營運方等各方利害相關者的資料轉變成資訊的過程;接下來這些經過轉化的數位資產資訊,才能提供後續資訊知識化(如何使用)與智慧化(什麼時候用)的使用。

ISO 19650

ISO 19650是使用BIM進行建築資訊管理的國際準則,

從2018年12月開始陸續發佈,

  1. ISO 19650-1:資產資訊的概念和原則;
  2. ISO 19650-2:資產資訊的交付階段;
  3. ISO 19650-3:資產資訊的營運階段;
  4. ISO 19650-5:具有安全意識的資訊管理方法。

這四份標準已講述了資產資訊的交付、營運、管理的流程辦法。

什麼是資產?建築物中的所有設施設備都是資產,設計、施工過程中的圖說、資訊等產出也是資產,

因此,ISO 19650就是在說明這些資產資訊要如何交付、交換等過程,

本篇ISO 19650-4,發佈於2022年8月,是目前最新頒布的條文,主要是補足了這些建築資訊如何進行交換的方式。

ISO 19650-4 資訊交換

我們可以從條文簡介的一段話,可以知道本標準是架構在Open BIM的邏輯上,

它提倡一種相稱的、可持續的資訊交換方式,即資訊的即時傳遞不會限制其未來的使用。

因此,不論使用什麼軟體執行,都要考慮到未來可持續性的使用,

而本標準在附件A-開放模式和資料格式標準,介紹了在BIM專案執行上常見的共通格式。

本 ISO 19650-4 標準分為7個條文,

  1. 範圍;
  2. 標準的參考資料;
  3. 術語和定義;
  4. 過程概述;
  5. 流程步驟;
  6. 關於變更狀態的決策;
  7. 審查資訊交換的標準。

以下針對部分條文進行探討。

ISO 19650-4 資訊交換-角色定義

ISO 19650-4定義了三類資訊交換的角色,

  1. 資訊提供者;
  2. 資訊接收者;
  3. 資訊審查者。

可以搭配下圖的CDE (通用資料環境)的資訊交付架構來理解角色,

CDE 通用資料環境

在主要的3個階段,都有資訊的提供、接收、審查的任務,

當資訊在工作中階段尚未被批准前,資訊提供者可以充當審查者,

可以想像成 BIM 專案執行上的自主檢查,

而且,工作中的資料夾中,也是不允許非本任務團隊的人進行存取或觀看;

另外,在3.2.3 資訊審查者,特別註釋: 資訊審查者可以是一個人工智慧代理或基於規則的自動化程式,

本標準也描述著未來工作型態的轉變。

ISO 19650-4 資訊交換-資訊交換過程

iso19650-4資訊交換過程

上圖為重製本標準的資訊交換過程及變更行動過程,該圖解釋了CDE(通用資料環境)交付流程中的資訊交換方式,

資訊交換過程及變更行動過程在本標準的第5條 流程步驟中,說明了資訊交換的測試、實施、共享、發佈及變更的方式,

第6條 關於變更狀態的決策中,說明了工作中交付到共享狀態的決定 A 與共享狀態交付到發布狀態的決定 B ,其中的決策工作,

詳細的工作說明就另詳標準,這裡挑幾個我們覺得可以注意的議題出來,

  • 5.4.3 分配議題和風險,註釋:文檔可以通過BCF格式,通過其他資訊或直接進入紀錄。
    為什麼特別要提這項,我們終於在ISO 19650的標準裡看到了有關議題管理的共通格式。
    BCF 內容可以參閱 BuildingSMART : https://www.buildingsmart.org/standards/bsi-standards/bim-collaboration-format-bcf/
  • 5.4.4 實施變更,註釋:只有資訊提供者可以修改和修訂其WIP中的資訊容器。
    這也是再次強調,WIP階段,只能由資訊提供者進行修改及修訂,因為,WIP的資訊容器僅能該任務團隊有權限。

ISO 19650-4 資訊交換-審查資訊交換的標準

資訊審查員需要針對資訊交換環境以及資訊容器審查,本第7條歸納出審查的標準,如下 :

  1. 通用資料環境(CDE),資訊審查者應檢查CDE的命名和中繼資料要求是否正確應用於資訊容器。
  2. 符合性,資訊審查員應根據選定的交換模式和資料格式檢查資訊容器。
  3. 連續性,資訊審查員應檢查資訊容器、狀態、交付及營運處發事件等內容的連續性。
  4. 通訊,資訊審查員應檢查所交換的資訊是否可以或已經被儲存,而不會因為翻譯或轉換而出現毀壞或損失。
  5. 連貫性,資訊審查員應檢查資訊容器與任何參考的資訊容器的內部一致性。
  6. 完整性,資訊審查員應根據環境影響報告所規定的資訊需求水準和任何額外的期望,檢查資訊的存在和充分性。

第7條完整的歸納出資訊審查員在各個觸發的節點應進行的工作。

結論

ISO 19650-4 資料交換,將資訊如何交換以及品質管控定義的更加明確,

尤其強調資訊可持續性的重要,就如同IoT物聯網世界的共同協議一樣,

軟硬體資訊能有效的整合,資訊才得以永續發展。

然而在BIM的專案執行上,資訊審查員擔任了資訊交換的重責大任。

Author : Mike

【跟著BIM專家來看房 – 自然採光】

現在正處於高房價的時代,多數人用盡一輩子的積蓄購買一間房子,

建設公司也面對原物料上漲以及減碳議題發酵所造成的額外成本,

究竟看房除了格局外還有那些議題呢?以及如何透過BIM技術協助建設公司蓋出好房子呢?

本次“跟著BIM專家來看房”特輯,台賓科技挑選幾個專業議題來探索,今天來談談自然採光。

進入正題前,先來科普一下什麼叫做BIM,

什麼是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建築資訊模型)?

簡單的說就是在房子蓋之前,在電腦裡面模擬蓋一次;

可以注意一下,Modeling的ing,它意味著,BIM不是只是一個3D模型技術,

他更加強調建置模型的過程,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BIM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技術,透過強調在過程中的知識、技術、專業的投入,

在電腦中模擬,協助未來的建築物能夠符合需求、安全、節能、減廢、永續等等重大議題。

什麼是BIM資訊技術

就是3D模型加上資訊的技術,可以精準的模擬出所有建築構造的實際興建狀況,提早找出建築物的設計、施工及營運問題,並在電腦裡模擬解決方案;

另外,有了BIM的3D模型加上資訊技術,可以 :

  1. 模擬數量、成本、時程等設計施工問題,
  2. 模擬通風、採光、照明、能源、碳排放等永續議題,
  3. 因為BIM與現實建造完成的建築物是一樣的,就是現實世界的建築物在虛擬世界中的複製,因此,透過現實與虛擬中的設備連接,可以進行建築物的維運管理。

總而言之,BIM可以為消費者提升建築物的安全性、舒適性及滿意度,為建設公司提高消費者滿意度、降低營建成本、提早發現施工的風險;未來,更能為建築物管理,提供更佳的雲端管理平台。

本次的特輯,介紹台賓科技是怎麼透過BIM資訊技術,協助營建產業的過程,

更提供營建的技術及知識,讓消費者能多一點了解建築物從無到有所歷經的種種過程。

太陽的方位介紹

先來補充一下台灣地理位置的知識,台灣位於北半球,因此太陽的軌跡是偏南向,

下面幾張圖是一年四季中,太陽的移動軌跡圖,可以發現春季及秋季軌跡一樣,冬季的角度最大,夏季則最小。

室內採光分析案例

本次我們挑選下方平面圖中右下方的戶型來探討室內採光的狀況,本戶型開窗的空間於下方的客廳、客房1及主臥室。

室內自然採光分析

選定了模擬的空間之後,我們建置BIM模型,並透過3D可視化特性,精準的模擬出真實室內空間的日照氛圍;

我們來看看本戶開窗的三個空間,以春季3月上午9點的採光狀況為範例。

透過BIM技術能模擬任何時刻及空間的採光。

當然BIM技術不僅限於3D可視化,還能透過分析數據來佐證室內的採光狀態;

此時,我們使用照度分析技術,製作出照度分布圖以及偽色圖,來證明各個時間點的自然採光狀況;

圖中的照度單位是Lux,

可以參考以下這個網址,臺北市產業發展局將”CNS 12112 室內工作場所照明”整理並分類成表格 :

https://www.doed.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26F0255297F96A92&sms=4B75574D6720F41F&s=7B193BEA66CA122F

因為住宅空間的照明不像辦公空間需要全域照明,

或許在閱讀或用餐等區域採用局部照明,大概維持300~500Lux即可,

當然每個人對光的敏感度不一,還是以自身的舒適性為主。

另外,看房的時候窗戶的朝向也是一個重點,

通常我們能拿到的資源僅有平面圖或是展示用的模型,因此,需要在腦海裡裡自行想像每扇窗的朝向。

現在我們透過BIM的自動化技術,分析窗戶朝向並自動計算寫入到窗戶裡,

接下來只需要放放標籤,很輕鬆快速的協助設計者、業主及客戶一目了然的看出每個窗戶的朝向,降低溝通上的障礙。

陽台日照分析

接著我們來探討一下工作陽台,如果希望在陽台種種花草或是曬衣服,陽台的日照時數就很重要;

這可是關係著能種植全日照、半日照或是耐陰植物;

抑或是想要曬乾衣服還是陰乾衣服。

室外空間一樣可以透過BIM技術來進行日照模擬,可以觀察出一天當中有幾小時的日照時數。

以本案的陽台為例,朝向偏東北向,

經模擬結果,春、秋及夏季約在上午10點過後就沒有直曬的陽光,冬季更是沒有直接的日照。

總結

  1. 室內的居住環境有自然採光可以大大提升舒適性,且陽台有較佳的採光方位,也很方便用來曬衣服或種種花草,但現在的都市環境裡,要找到完美的採光環境較為困難,只能依照自身的需求來進行取捨。
  2. BIM技術不僅是可視化的三維模型,更能透過各種的分析技巧與可視化技術結合,降低設計上的盲點,甚至能達到優化的效益。

下次【跟著BIM專家來看房】將探討室內通風的議題,我們下次見。

Author : Mike